『断奶瓶』而非『断奶』,牛奶不能做为主食
1岁之后,固体食物应为主食,不能再以母乳或婴儿配方作为主要的营养来源,但为了达到每天钙质的最低需求量,每天至少要摄取500cc的奶量,而且应用杯子喂食而非奶瓶。建议1岁之后再让孩子喝鲜奶较好,而且在2岁以前,不建议吃低脂或脱脂牛奶,因为此类牛奶除了必需脂肪酸不足外,这些宝宝可能因为要达到他们热量的需求,大量饮用鲜奶的结果无形中摄食了较多的蛋白质和高溶质,这样反而会造成宝宝肾脏的负担及生长迟缓。
宝宝在1~3岁间,开始会对食物产生喜爱厌恶,此时食物的外型或气味往往会影响食欲,譬如:在味道上较重的菠菜、苦瓜;在外观上较不讨喜的绿色蔬菜;或闻起来食物气味较强烈的九层塔、芹菜、青椒等。
另外,对于偏食的宝宝,还要考虑是否宝宝咀嚼能力不佳或不喜欢咀嚼,因此在添加副食品阶段时,应该让宝宝尝试各类食物,同时训练咀嚼能力,才不会让宝宝养成偏食的习惯。
宝宝的口味是大人培养出来的,不要一味迎合宝宝的口味,否则会养成宝宝偏食的习惯,同时避免一开始就让宝宝吃重口味的食物。
三餐外加点心,营养更放心
这时宝宝每日的营养素应平均分配于三餐,为避免宝宝习惯高胆固醇的食物,有人建议蛋黄1周不要超过3个。由于幼儿的胃容量小,食量有限且容易饿,所以在三餐以外,可供应1~2次点心以补充营养素和热量,但必须尊重宝宝的食欲,三餐可能会有大小餐,若正餐吃的少,可在点心时间再多吃点。点心宜安排在饭前2小时供给,食物的「质」应优于「量」,量的多寡以不影响正常食欲为原则。
点心的材料最好选择季节性的新鲜蔬菜、水果、面包、面类、三明治、马铃薯、甘薯、牛奶、蛋、豆浆、豆花等。含有过多油脂、糖或盐的食物,如:薯条、洋芋片、炸鸡、糖果、巧克力、夹心饼干、汽水等,均不适合做为幼儿的点心。果汁则每天不要超过240cc。
宝宝在学习用匙、筷的时期,父母准备的食物要容易夹且食谱多变化,例如早餐吃面包,午餐改吃面,晚餐则可吃饭,当宝宝吃不完时,父母才可尝试喂食。